“丰富的创新要素帮助我们在全球市场赢得先机”(见证·中国机遇)

发布时间:2025-01-03 12:43:24 来源: sp20250103

  在通用电气医疗北京生产基地,员工在记录生产数据。   本报记者 李 琰摄

  通用电气医疗技术员在进行科研工作。   通用电气医疗供图

  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参观者正在了解通用电气医疗深度天眼CT。   范剑磊摄(影像中国)

  通用电气医疗员工正在进行生产调试。   通用电气医疗供图

  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通用电气医疗展示了多款新产品。   通用电气医疗供图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永昌北路1号,通用电气医疗北京影像设备制造基地(以下简称“北京生产基地”),生产线上机器轰鸣,一台台医疗器械陆续完成装配。通用电气医疗在全球销售的每三台CT机中就有2台产自这里,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33年前,我们进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时,这里还是大片的农田和养殖场。从一开始,我们就坚信能够在中国市场获得长期发展。如今,这里已成为通用电气医疗全球最大的影像设备生产基地。这得益于中国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稳定畅通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通用电气医疗全球执行副总裁张轶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扎根中国市场——

  不断推动产品、服务、渠道实现本土化

  “生产物料配置完成,可以开始生产。”在北京生产基地,内部物流系统自动配置好物料,运到各生产工位。电子屏幕上显示着设备的制造进度,工作人员按照流程有序操作,一台“大块头”CT机逐渐组装成型。

  这台“大块头”是通用电气医疗的256排超高端螺旋CT机,机架每旋转一次仅需0.23秒至0.28秒,检查一个身体部位用时约2秒,完成一次全身体检用时10秒左右。得益于自由组合一站式联合扫描技术,这台CT机可通过一次造影剂注射完成心、脑联合血管成像,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由于采用了宽体探测器技术,与普通CT机相比,这台机器可降低超过80%的辐射剂量、节约50%造影剂用量。

  “2020年,我们在北京生产基地建成了256排超高端螺旋CT机生产线,目前生产线全负荷运转,每天都有订单完成发货。”张轶昊表示。

  1991年,通用电气医疗在中国成立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这是通用电气医疗在中国首个合资企业,也是最早一批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之一。30多年来,企业在这里实现快速发展:2000年,北京生产基地建立CT全球生产线;2011年,基地投产CT探测器;2022年初,基地开始规模化生产CT机关键零部件球管……目前,通用电气医疗在北京、上海、无锡、天津、成都、深圳设有六大生产基地、7座工厂。

  去年,北京生产基地扩建了2000多平方米的高端核医学分子影像设备生产线,负责核医学PET/CT设备生产。目前,北京生产基地已具备从16排到256排CT机、分子影像、手术机、血管机、骨密度仪、核医学PET/CT设备以及探测器、球管等零部件全面生产能力。其CT设备部件的产品设计和工艺流程领先全球,部分工艺被通用电气医疗海外工厂采纳。

  “30多年来,通用电气医疗不断推动产品、服务、渠道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未来,我们将继续在中国布局全系列产品线,完善研发、制造、销售、售后的全流程,推动更多高端生产线在中国落地。”张轶昊说。

  协同创新合作——

  集群效应推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成长

  通用电气医疗在中国市场本土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与中国稳定畅通的产业链供应链密不可分。

  在北京生产基地不远处,北京德为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为”)的工厂里同样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将不同精度的医学显示器分门别类地装箱,准备运至北京生产基地进行下一步组装。

  德为最初只是液晶显示产品代理商。20多年来,随着与通用电气医疗合作的不断深入,德为积累了更多液晶显示产品制造经验,与通用电气医疗共同开发医学影像技术和显示控制技术,并开始进行自主研发生产,为超声、监护、心电和麻醉等医疗设备提供定制化的显示产品和解决方案。2012年,德为显示终端的年产量仅为1000台,2020年已增长到5万台,10年间供货量增长了50倍,并在2022年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远销巴西、美国、挪威、芬兰等国。

  据介绍,通用电气医疗在中国有1000多家供应商,其中像德为这样的核心供应商有160多家。

  “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备的制造能力以及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近年来,中国不断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让通用电气医疗与中国的供应商互相成就、共同成长。”张轶昊表示,中国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支持中外企业加强合作,加快先进数字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转化落地,为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作出贡献。

  在合作过程中,通用电气医疗的国外合作伙伴也看到机遇,选择进入中国市场。芬兰地太科特探测技术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探测器元器件供应商,与通用电气医疗合作后感受到中国市场的活力,决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建产能。目前,这家公司全球70%至80%的产能都集中在这里。

  近年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构建了千亿级的生物技术与大健康产业集群,汇聚了4200余家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企业。开发区专精特新企业不断增加,带来医疗器械产业的集群效应,推动企业在制造、研发、创新等环节加速发展,产业链供应链的上下游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从中国走向世界——

  开放的中国为跨国企业带来广阔发展机遇

  在北京生产基地的骨科手术机生产线上,负责设备出厂测试的“自动测试机器人”同时为6台CT设备进行测试标定,并根据系统需要提供模体输送定位服务。“人机协同测试机器人”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手术机自动测试系统密切配合,共同完成9个测试点位的位置校正及射线剂量测量。

  这是全球第一条实现无人化操作的“测试隧道”,由通用电气医疗中国团队研发,只需15名工人即可实现年产2000多套产品,平均每50分钟就下线一台手术机设备。

  北京生产基地核医学和CT产线运营总监顾立国介绍,传统的医疗影像设备射线剂量测量环节需要多次人工手动调整测试点位,平均1台设备的测试工作需要调整40次。“自动测试机器人”的使用大大提升了产品质量和一致性;“人机协同测试机器人”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手术机自动测试系统,则解决了射线安全及测试时间长等问题。“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相互配合,实现了智能图像分析处理和质量判断,大大提升工作效率。”顾立国说。

  目前,通用电气医疗在中国拥有约1800人的研发团队,在北京就有1000多名研发人员、160多个研发实验室。过去10年间,中国团队研发并推出120多款上市产品。其中,基于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天眼CT,已成为通用电气医疗的“明星产品”。公司在中国获批的三类医疗器械许可证中,77%的产品技术由中国团队研发、在中国申请注册。

  “近年来,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水平加速提升,丰富的创新要素帮助我们在全球市场赢得先机。”张轶昊表示,中国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将会推动更高水平、更高效能、更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提质升级。“创新药械、精准医疗、分子影像、数字医疗等都是极具潜力的新兴产业,我们期待与中国伙伴深化合作,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发展。”

  “我们始终相信,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张轶昊表示,通用电气医疗是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见证者、受益者。“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的水平越来越高,必将为跨国企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提供更强大动能。”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19日 03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