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门道(人民论坛)

发布时间:2024-12-23 09:16:32 来源: sp20241223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启发,滋养浩然之气。但读书也有门道,若能得其法,方不致“入宝山而空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挤”和“钻”,就是读书的重要方法。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曾到一社区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令社区干部顾荣根深感钦佩。“习书记工作那么忙,还能有时间学习?”当得知习近平同志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调研途中,无论是夜宿农家还是出访期间,一有空就会捧起书本,翻阅材料,顾荣根大受触动。他拿出之前争当技术骨干的那股子钻劲学理论,两个多月后习近平同志再次来社区召开座谈会时,顾荣根第一个发言谈体会。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一些人感叹“没有时间读书”,一些人习惯于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对大部头、经典著作等望而却步。我国古人把读书称为“攻书”,蕴含的正是“钻深研透”的方法。毛泽东同志曾生动比喻:“忙可以‘挤’,这是个办法;看不懂也有一个办法,叫做‘钻’,如木匠钻木头一样地‘钻’进去……非把这东西搞通不止”。读书需要付出辛劳,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利用好点滴时间,拿出“攻书到底”的劲头,坚持不懈、悉心钻研,读懂弄通吃透,才能让书本知识真正为我所有。

  善读书,要把握“薄”与“厚”的关系。1985年冬天,时任厦门市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结识了就读于厦门大学经济系的张宏樑。一见面,便同他讨论起《资本论》课程的相关内容,分享自己的研读体会:“要反复读,用心读,要把马克思主义原著‘厚的读薄,薄的读厚’。”

  把书“读厚”,就是要涉猎与书籍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由点到面,向广处延展;把书“读薄”,就是要不断过滤、不断凝练,领悟要义精华,实现去粗取精。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如此循环往复,就能不断增加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就像树根一样,既向地心深扎,也向四周土壤蔓延,这棵树才能蓬勃生长、枝繁叶茂。

  善读书,还要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冯其庸先生在读《史记》时,对项羽乌江自刎的情节存疑,于是他几次去安徽定远、乌江实地考察,写出了《项羽不死于乌江考》;读《三藏法师传》时,对玄奘归国的路径存疑,于是他76岁再登高原,成功找到玄奘取经东归的入境处。

  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实践的结合,一方面是证之于实践,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得到知识“干货”,实现去伪存真;另一方面是用之于实践,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实践中有所创造,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目的。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而每一天都是读书时。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不畏难、不怕苦,日积月累地坚持,必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编辑:何颖】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