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超负荷待遇偏低 护士缺口啥时能堵上

发布时间:2024-12-19 08:25:43 来源: sp20241219

  工作超负荷老上大夜班 待遇偏低人员流失严重

  护士还差400万,

  缺口啥时能堵上

  编者按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护士节的主题是“发展护士队伍,优化护理服务”。

  护士是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力量,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战略和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然而现实中,工作强度大、收入低待遇差、职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困扰着护士群体,导致队伍流动性大、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护士数量缺口巨大。

  在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法治经纬版聚焦护士群体之惑,探索解决之策,敬请关注。

  “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上班,手术是一台接一台,马不停蹄。”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麻醉科护士李沐(化名)这样描述她的日常工作状态。

  为什么这么忙?除了工作本身需要之外,在她看来,科室缺人是主要原因——本应配备40名左右护士才能满足日常轮换,目前却只有20多名。

  这种现象在很多医院都存在。多名护士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她们那儿的护士数量普遍“不够用”。

  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增加护士配备,逐步使公立医院医护比总体达到1:2左右。

  但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医护比还不到1:1.2,注册护士数量缺口巨大。造成这一缺口的原因,除高强度劳动外,工资待遇不高,职业尊荣感不强也导致一些护士选择离职。

  受访专家建议,加大护理人员的培养,提高护士的待遇,提升职业尊荣感,提高对医疗行业的财政支出,重新拟定护理项目收费标准,包括自费护理标准和医保目录护理标准,让护士劳动付出与所得相匹配,把护士编制配备落到实处。

  科室护士配置不足

  活多人少忙不过来

  今年是李沐在护理岗位上的第20年。在她的印象里,如今只要走进科室,就意味着接下来的12个小时都是忙碌的,加班加点是常态,节假日也不能正常休息,总会有等着做手术的病人。

  5月9日晚上8点,刚结束一天工作的李沐接受记者采访时,看上去疲惫至极。她告诉记者,自己上班的时间为早上8点至下午4点半,但很少按点下班:

  早上7点10分左右,她提前赶到科室,根据当天的手术安排准备手术用药和耗材,其中的重点工作是检查毒麻药品名称和剂量,作为严格管制药品,一点都不能出差错。

  8点,和夜班同事交接班,接班后,根据医嘱与药房核对手术用药特别是毒麻药品,接着把当天每个手术间需要用到的毒麻药品包交接到每一个主刀医生手里,主刀医生签字核对。

  分发完手术用药,她开始巡台,就是到每个手术间帮助开台,做好手术间的后勤保障,确保手术需要的器械、药品、耗材等到位且充足。在各个手术间转一圈,差不多一个小时。

  在医生做手术期间,她还得和药房对接手术用药使用情况,领耗材、转接病人、随时关注手术间需要。

  中午12点左右,麻醉科订的盒饭送到,因为各个手术间的手术不能停,所以大家分拨吃饭,确保手术间有需要时能及时供应上。手术间的医生护士则只能在手术做完后吃饭。

  匆匆吃完盒饭,她立即投入工作,准备下午的手术药品,同时将暂时不用的毒麻药品锁进保险柜里,入柜时双人核对。

  再去库房清点手术耗材,与药房核对手术用药,接收并核对药房送过来的普通药品,到各个手术间巡台,看手术过程是否平稳,手术耗材是否足够……

  回到工位时,时针已经指向下午5点,夜班同事已经到岗接班,但本该下班的她还没有结束工作。她开始核对从手术间送回来的手术药品、耗材和毒麻药品包,特别是毒麻药品包,同样需要仔细交接,再双人核对后放进保险柜里。

  忙完这一切,到了下午6点左右,李沐还要再去手术间巡台,当天白班的6个手术间,有4个仍在手术中,她要问同事需不需要安排订晚饭。

  做完这一切后,她在科室换下工作服,满脸倦容地离开医院。此时已经晚上7点多了,12个小时转瞬即逝。

  “我们科太缺护士了。”李沐感叹道。

  在北京另一家三甲医院工作的陈女士也吐槽,她所在医院某科室同样缺人,病房共20多张床位,护士最多时也只有10名。

  “病房常年有十七八名患者,我们上夜班时,忙得团团转。”她说,上夜班是从头一天下午4点半到第二天早上7点半。接班后,先转一圈病房,接着根据医嘱给患者发药,重点关注有特殊需要的患者用药,比如安眠药、降糖药等,然后是写护理记录单,这些工作忙完,差不多就到了后半夜,还要按时巡查病房,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天津某医院的杨女士每个月上10至11个夜班,一晚上看护住院病人近40名,值班护士只有两名,“想转一圈病房都没空”。

  她所在的科室有50多张病床,根据国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的要求,床护比(医院病房床位与病房护士之比)不得少于1:0.4。这意味着,科室得增加多名护士才能达到这个标准。

  “上一晚上班,又忙又累,感觉身体特别疲乏。”杨女士说,她值主夜班,为病人测血压、血糖,输液、发药,一轮下来两个多小时就过去了。“新接收病人,都要走接收程序;有的病人刚做了手术,需要定时查看身体情况;有的病人突然心脏感觉不舒服,要赶紧通知医生……”

  有人转岗有人离职

  人员流失现象严重

  “忙碌、待遇不高、流失率高。”回忆起自己在呼吸科工作的经历时,广东省一家三甲医院护理部主管护师杨怡(化名)仍然感慨万千。

  杨怡今年30多岁,已经在这家三甲医院的护理岗位上工作了十几年。

  彼时,本科毕业的她在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被这家三甲医院录用。当被问及想去哪个科室时,满腔热情的她说“哪个科室需要就去哪个科室,不怕忙碌”。最终,她被分配到呼吸科。

  呼吸科是一个三班倒的科室,病人比较多,还有病房,总能听见此起彼伏的咳嗽声。作为护士,需要在治疗室、护士站、病房之间来回穿梭。

  呼吸科除了有普通病房之外,还有很多病危、病重的患者,所以设置了类似重症监护室的病房,住进呼吸科病房的病人一旦出现呼吸衰竭,就要直接插管抢救。因此,杨怡除了在普通病房做一些护理工作之外,还要参与突发性的抢救工作。

  一次上夜班,凌晨时分,有个病人突然呼吸衰竭,医生立即安排进行抢救,一直到早上七八点也没有抢救过来,随后宣告病人死亡。杨怡接着书写护理记录,与护士交接班,等忙完已经临近中午。而她本来已经提前买好了那天回老家的车票,结果错过了。

  “白班正常下午4点多下班,但经常拖到晚上六七点,夜班本来次日早上8点下班,但拖到12点都下不了班的情况也经常发生。”杨怡说。

  不上班的时候,杨怡还要备班——虽然在家休息,但随叫随到,科室一旦有紧急事情,就要立刻赶回医院。有一年大年三十,她正吃晚饭,突然接到科室电话,有紧急抢救工作,科室忙不过来,她放下筷子立即赶回科室。

  随着年龄的增长,杨怡发现自己难以适应呼吸科的工作强度和夜班频次,再加上有家庭需要照顾,便申请转到了别的科室。

  目前,和她差不多时间进入呼吸科的多位护士,仍然留在呼吸科的只有3人,其他人或者转岗,或者离开了医院。

  工作多年之后,杨怡仍是主管护师,“在我们这样的三甲医院,职称晋升比较难,既需要工作年限,又需要研究成果,还要求工作业绩等。即使全部满足这些条件也未必能晋升,因为还有指标限制”。

  在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同样从事了10多年护士工作的韩女士对此深有感触。她回忆说,原来自己在ICU当护士,病人多、护士少,经常是先上一个大班(24个小时),下班后不能直接回家,要在科室专门腾出的一间宿舍里休息几个小时,再接着上一个小班(8个小时),才能下班回家。

  “这么多年都没有增加护士数量,相反有不少护士因为工作太繁重而调离临床一线,甚至离职。”韩女士说,后来她受不了这样的工作压力,也转岗到了医院的另一个科室。

  提高待遇尊重护士

  保障队伍良性发展

  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增加护士配备,逐步使公立医院医护比总体达到1∶2左右。

  2023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加强护士人力配备。医疗机构要根据功能定位、服务半径、床位规模、临床护理工作量和技术风险要素等科学合理配置数量充足的临床护士人力。

  但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末,全国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24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78万人,注册护士563万人。

  在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姚淮芳看来,这说明我国的护士缺口数量非常大。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全国护士缺口接近400万人。

  姚淮芳调研发现,医院目前的护理资源难以满足患者需要,护士应对医疗护理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让护士承担患者的生活护理职责。按照国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要求,医院床位数与护士比应不低于1:0.4,即一个病区如有40张床位,护士应不少于16人,但现在很多医院的护士配备基本低于这个数。有的医院病区有几十名患者,仅有两名护士值夜班,“护士跑不过来,有时候甚至不敢新收病人”。

  在姚淮芳看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护士从业人员不足。护士职业比较辛苦,尤其是经常要值夜班,接触病人也最多,如新冠疫情期间护士被传染的风险最大,平时也有一些潜在被传染的风险,再加上护士工资待遇偏低,和患者接触过程中经常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导致大批从护理专业毕业的学生没有从事护理行业。另外,医院护士选择离职、转岗现象有所增多,加重了护士短缺。

  另一方面是护士编制不足。目前几乎所有医院都没有严格按照国务院要求设立护士岗位编制,在财政对医疗的整体支出没有增加的前提下,护士人员增加,护理范围扩大,护理质量提高,相应的护理收费标准没有配套出台,如果在扩大护士编制而收入不能增加的情况下,医院经营状况或将出现困难,这可能是医院不愿增加护士编制的主要原因。

  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华卫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邓利强认为,我国护士人力资源长期短缺的原因之一,是护士的收入和其所承担的工作量、工作风险不成正比。护士的工作包括病人住院期间的生活护理和医疗护理,还有大量事务性工作,工作量大且辛苦,待遇却不高。各种统计数据显示,护理人员的工资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比较低,导致护士队伍对自己的职业评价不高。

  在邓利强看来,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句话直接体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但这种重要性并没有在医院的管理中体现出来,对很多医院来说,专家、硬件设施、医疗设备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但很难见到医院把护士的配比作为评价指标。医院在偏向引进医疗人才的同时,忽视了护理队伍建设,有的医院甚至以聘用或劳务派遣的方式用护士,影响了医院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还有受访专家认为,当下,除了医院对护理队伍重视不够、在护理人力资源上投入不足之外,监管部门对公立医院床护比标准的考核仍缺乏硬性指标,没有对医院形成刚性约束。

  姚淮芳建议,加大护理人员的培养,提高护士的待遇,呼吁社会尊重护士,提高对医疗行业的财政支出,重新拟定护理项目收费标准,包括自费护理标准和医保目录护理标准,让护士的劳动付出有所回报,把护士编制配备落到实处。

  邓利强认为,增加医院护士数量,前提是提高医护人员特别是一线护士的待遇。目前,《护士条例》足以解决护士的定位、护士的权利义务问题,重要的是医疗机构落实《护士条例》的规定,提升对护理工作的认知水平,保障护理人员的待遇。

  姚淮芳则提出,可以参考教师法、医师法,《护士条例》也应该上升到护士法,更能为护士队伍提供长期良性发展的有力支撑。(法治日报 记者 陈磊) 【编辑:梁异】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