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检察建议助力社会治理(新论)

发布时间:2024-12-22 19:03:42 来源: sp20241222

  扎实做好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各项工作,着力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就一定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强调:“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方式之一。针对特定的违法或可能发生违法的情况,通过发送检察建议,检察机关可以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职。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根植于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有助于汇聚各方力量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做好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工作,必须精准研判、健全制度。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着眼于类案溯源、犯罪预防、综合治理,需从“个案”延伸到“类案”,从“治罪”延伸到“治理”,从“办理”延伸到“办复”。这对检察机关的研判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包括高水平的问题线索发现能力、精细化的外围调查突破能力、结构性的法治思维分析能力等。同时,要建立健全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线索发现、初核、立案、调查,以及建议制发、跟踪督导、成效验收等各环节流程化管控体系,不断完善备案审查、质效评查、整改督查等配套机制,形成制度闭环。

  提升检察建议的系统性,才能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社会效果。要坚持系统思维,将具体办案和中心工作相结合,既关注个案背后的共性问题,也关注类案反映的普遍性问题。可以探索“调研报告+检察建议”模式,通过实地走访、现场勘查、调查研究,开展类型化分析,不断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全面分析被建议单位在管理流程、规章制度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强、行得通、真管用的对策建议。另一方面,紧紧围绕具体事实展开论证,提供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的数据、案例,增强说理的充分性,使建议内容更易被接受、更具可操作性。

  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携手。检察机关与被建议单位之间,不仅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更是良性建议与协作配合的关系。建议发送前,需从共同解决问题的视角起草文书,对于司法层面可以协助的事项,积极配合被建议单位解决;建议发送时,尽量采取公开宣告、社会公告等方式,让被建议单位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第三方共同参与;建议发送后,强化跟踪督导,掌握整改落实情况。此外,需要与行政执法部门建立常态化衔接协作工作机制,依托联席会议、同堂培训、轮岗交流、联合发布典型案例等形式,加强沟通联系,共商综合治理对策。

  检查建议要有效,还得加强融合监督,促进建议落实。比如,探索建立“人大监督+检察监督”“民主监督+检察监督”等联动监督机制,突出人大议案、政协提案与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推动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有效落实。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行业领域,充分发挥“检校合作”中专家学者等群体的专业优势,对专业问题进行专业分析。多措并举,抓好融合,增强监督刚性,有利于提升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工作效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扎实做好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各项工作,着力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就一定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作者为浙江省金华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20日 09 版)

(责编:胡永秋、曲源)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