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盾构机如何实现跨越(经济新方位)

发布时间:2024-09-17 14:16:29 来源: sp20240917

  崇太长江隧道施工示意图。   中国中铁供图

  工程师正在巡检“领航号”。   高留洋摄(人民视觉)

  出发!4月29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领航号”盾构机,开启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掘进之旅。

  这条隧道正线长14.25千米,其中11.325千米需由盾构机在长江底独头掘进,是全球独头掘进距离最长的过江隧道;开挖直径达15.4米,相当于5层楼高;最深处距水面89米,最大水土压1.02兆帕,是长江流域开挖最深、水土压最大的隧道……施工难度如此之大,“领航号”身负重任。

  谁能想象?20多年前,我们还没有自己的盾构机;如今,国产盾构机已占全球市场近七成。

  自零起步,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国产盾构机如何实现跨越?近日,记者走入盾构机生产企业,探寻行业跃升的密码。

  从无到有,造自己的盾构机

  “有人说我们是异想天开”

  盾构机,全称为全断面隧道掘进机,集机、电、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于一身,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

  秦岭隧道是我国第一个使用盾构工法挖掘的铁路隧道。一山横亘,山南岭北景物迥异。隧道全长18.46千米,最大埋深1600米,两端落差155米。

  评审专家判断,采用传统钻爆法,可能要10多年才能打通隧道,而使用盾构法,只需两年。

  咬牙花费7亿多元,从国外采购两台机器。“这是一笔巨大的投资,但也是我们学习世界先进技术的绝佳机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永福说。

  机器开动,铿锵突进。无爆破、无振动、无粉尘快速掘进,施工效率提高3至5倍。

  然而,机器维修时长按分钟计算,费用高昂;保养时中方不能参与,进度无法控制……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就没有话语权。2000年初,中国中铁决定:造中国人自己的盾构机。

  “有人说我们是异想天开。”中铁高新工业总工程师王杜娟回忆,盾构机零部件超2万个,一个控制系统就有2000多个控制点。“当时,不少同事刚走出校门,很多人都没见过盾构机。”

  到处找项目,去隧道挖掘现场观摩学习盾构机原理,王杜娟和同事们一根根管子排查、一个个元器件核对,比较参数、核实数据、查阅资料。

  刀具是盾构机的“铁齿铜牙”,既要高硬度、耐腐蚀,又要柔韧性好、耐疲劳。中铁装备和清华大学联合攻关刀具材料,对十几种添加元素进行了上千次试验,最终解决难题。

  还有众多难关要攻克:买不到的陶瓷球阀、销售和维修都价格高昂的控制系统……历时8年,克服重重困难,投入大量人才财力,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中铁1号”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样机终于下线。

  样机下线,只算迈出了半步。经受实践检验,才算真正成功。

  2009年2月6日,“中国中铁1号”在天津开掘。“盾构机要下穿‘瓷房子’等文保单位,容不得半点闪失。”王杜娟说。4个月后,天津地铁3号线营和右线区间顺利贯通,地面沉降控制在3毫米以内,专家验收全部通过。

  自此,行业开始发力,以中铁装备、铁建重工、中交天河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盾构机制造企业,陆续成立、成长壮大。时至今日,我国盾构机保有量约5000台,世界第一。我国90%以上的地铁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

  从有到优,拓展海外市场

  “好盾构机自己会说话”

  根据不同施工环境,盾构机分为土压盾构、泥水盾构、复合盾构和硬岩掘进机(TBM)。

  “当时业内流传一句话,不掌握TBM技术,不能算成熟、有竞争力的隧道掘进机厂商。”中国中铁装备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掘进机研究院院长贺飞说。

  通常,城市轨道、管网建设时,盾构机施工埋深在30米左右。但TBM埋深可达几百米甚至上千米。大埋深、长距离、岩石强度高等施工条件,对设备的可靠性、适应性、耐久性和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

  带着“从有到优”的追求,研发人员绘制3万多张图纸,日夜奋战180天。2015年1月26日,“永吉号”TBM下线。在吉林引松供水工程建设中,“永吉号”以超强的地质适应性和稳定性,成功穿越7.9千米浅埋灰岩岩溶区、断层破碎带及浅埋富水沟谷带,提前9个月完成任务。

  2018年,汕头海湾隧道正式掘进。这是我国第一条地处八度地震带、穿越海底复杂地质的超大直径盾构隧道。

  西线,由国产盾构机负责施工,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台15米级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东线,由进口盾构机负责施工。先后始发、同向掘进。最终,进口盾构机历时736天完成隧道掘进,国产盾构机只用时660天。同样的质量,更短的时间。

  “好盾构机自己会说话。”中国中铁装备集团总经理张志国说。

  2012年,国产盾构机迎来出口第一单:中标马来西亚吉隆坡地铁建设项目。施工中,“中国中铁50号”日均掘进8环,连续7天掘进环数超10环,创下马来西亚地铁盾构施工纪录。

  2015年,“张衡号”“詹天佑号”盾构机中标新加坡地铁项目;2016年,矩形顶管掘进机再次中标,开创了国内异形掘进机走向海外的先河。

  2019年,“中国中铁699号”盾构机中标意大利北部铁路项目,我国高端隧道掘进装备首次应用于欧盟国家。同年,两台国产盾构机中标法国巴黎地铁建设项目。

  “这说明国际高端市场对中国盾构机品牌综合实力的认可。”张志国说。

  攻克难题,迈向智能化

  “我们要坚持自主创新”

  水平、斜向、竖向、拐弯掘进,刀盘直径从0.5米到23米,断面形状有单圆形、矩形、马蹄形、多圆形、U形……地质环境复杂多变,需要工程师不断磨砺技艺、创新产品。

  ——攻克短板,增强产业韧性。

  一台盾构机有几层楼高,几百头大象重,由几万个零部件组成。要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每个环节都需要协同发力。

  “中国盾构机产业走的是整机带动零部件的路线。”张志国介绍,10年前,产业链存在短板,轴承、减速机等需要进口。如今,正一一攻克。

  最难突破的是主轴承。主轴承被誉为盾构机的“心脏”,直面超重载、大偏载、频变载等极端恶劣工况考验,需要满足高可靠、长寿命等关键性能要求,其材料、设计、制造与试验难度极大,处于大型高端精密轴承产业链的最顶端。

  研发团队尝试了上百种材料和工艺,开展了上千组理论校验和设计优化,分析了上万组检测及试验数据,才确定了最终设计方案。

  铁建重工联合国内顶尖特钢企业,深入研究材料元素匹配优化及夹杂物、碳化物控制技术,打破主轴承材料瓶颈。

  2023年10月12日,直径达8.61米的盾构机主轴承在湖南长沙下线,这是全球直径最大、单体最重、承载最高的整体式盾构机主轴承。

  “这标志着国产超大直径主轴承研制能力跻身世界领先水平。实现了盾构机主轴承全面国产化,国产盾构机主轴承从中小直径到超大直径型谱全覆盖。”中国铁建重工集团首席科学家刘飞香说。

  ——迈向智能化,自主掘进、远程操控。

  行业有句话,盾构施工就像盲人走路。由于无法100%了解周围地质情况,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较高。

  如何用智能化手段,尽可能探明掘进前方的地质,减少对盾构机操作人员的经验依赖,一直是隧道工程领域的重大挑战,我国企业也作出尝试。

  比如,“领航号”盾构机搭载了关键部件状态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刀具、环流泥浆管等部件的磨损、温度信息,并提供损坏预判,从而有效提高盾构机施工效率。智能掘进、智能拼装、超前地质预报、盾尾密封安全预警……普通地质,“领航号”可自动调整参数、自主掘进;特殊情况,工作人员在地面即可操纵。

  “我们搭建掘进机大数据库和云计算中心,有效解决智能控制问题。”中国中铁装备集团总工程师贾连辉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无人值守、智能掘进将变成现实。

  ——开拓新场景,让盾构机“挖掘”更多可能。

  除了传统的铁路公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管廊工程等项目,我国企业正拓展盾构机应用领域,“挖掘”更多可能。

  服务水务。4月1日,由铁建重工制造的沉井式竖井掘进机顺利完成首口竖井掘进,这是国产竖井掘进机在水务项目的首次亮相。

  服务矿山。4月11日,“龙源号”矿用TBM始发,可攀爬6%坡度的斜坡,大幅提升矿山企业井巷掘进效率。

  服务电站。4月19日,“紫薇号”TBM完成衢江抽水蓄能电站排水洞及排水廊道掘进任务。“紫薇号”最小转弯半径只有30米,实现了超小转弯半径TBM在抽蓄工程中的应用。

  “我们要坚持自主创新,继续积极研发高端智能掘进装备。”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表示,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在原始创新、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努力。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06日 02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