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更多生命科学拔尖人才(师说)

发布时间:2024-12-20 19:00:45 来源: sp20241220

  当干细胞技术与器官修复成为患者康复的希望,当精准医疗与个性化健康管理成为人们的生活需求,面对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面向未来生命科学的创新前沿,我们需要培养怎样的拔尖人才?近年来,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通过名师引领、学科交融、本博联通等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广博的数理化基础、扎实的信息分析和工程技能,努力培养研究型、开拓型的生命科学拔尖创新人才。

  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社会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我们创建拔尖创新人才基地,用书院制培养方式,建立以科研为导向的本科生培养项目。通过富有挑战性的科研实践和知名科学家的直接指导,引导本科生阅读原始文献,了解科学研究的逻辑和思维方式,提升学生创新意识。

  热爱是自驱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基于此,我们鼓励本科生尽早开始科研实践。改革成绩评定体系,取消绩点,推行等级制评价,缓解学业压力,让学生从分数上松绑,留出更多时间参加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针对同年级本科生实验背景知识、实验技能、实验分析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建立必修实验课免修体系,因材施教;开设暑期前沿实验模块课,让本科生有机会尽早进行开放性科研探索……种种举措有助于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坚定心中的志向。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面对发展新形势,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交流合作能力。一方面,我们把心系家国、科研报国的理想信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另一方面,邀请国际专家开展学术交流、资助学生参与国际暑期科研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专业类竞赛,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国际视野和宽广胸怀。今后,将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新方式,努力造就更多生命科学拔尖创新人才。

  (作者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本报记者闫伊乔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03日 05 版)

(责编:孙竞、郝孟佳)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