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码头”旧貌换新颜 变身绿色智慧港口

发布时间:2025-01-11 18:01:38 来源: sp20250111

人民网北京8月8日电 (记者乔雪峰)8月7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正式开港,本次开港的一期工程建成1个10万吨级泊位和4个1万吨级泊位,设计年吞吐量260万TEU(标准箱)。

据介绍,罗泾集装箱港区的开港运营,将进一步巩固上海港的枢纽港地位、优化集疏运结构,从而更好支撑国家“双循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

作为上海市重大交通工程之一,全自动化的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脱胎于传统煤炭、矿石装卸码头,是我国首个系统化旧码头集装箱改造项目。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的规划建设坚持科技、环保、低碳理念,不仅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的成功样板,也是落实长江大保护的生动实践。

煤炭码头变身绿色港口

罗泾港区码头曾是上海港煤炭和矿石运输服务的主要作业区,因此,罗泾改造项目将“绿色”始终贯穿施工和运营。绿色施工上,项目巧妙地利用废旧材料建造崭新码头,在施工过程中旧结构资源利用率达到70%,而被拆除的30%建筑材料均被再次利用,将工程建设产生的环境风险降到最低。

此外,一期工程平面呈反“F”形深入长江,分前、后、内三档布置:前档设1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后、内档分别设2个1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把码头岸线资源运用到极致。

绿色运营上,罗泾集装箱码头运营所需的岸桥、轨道吊、AIV以及叉车、巡检车等设备及车辆均为纯电力驱动,辅以AIV智能充换电机、应用变频调速及势能回收、光伏发电等绿色节能技术,实现作业过程“零碳排”。

同时,码头全泊位配置岸基供电,并与有关船公司签订岸基供电协议,明确船舶靠港期间使用岸电驱动,有效减少了船舶靠岸期间的碳排放、废气排放和噪音污染。

国产“大脑”码头智慧

近年来,智慧港口建设已经成为上海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走进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桥吊、轨道吊矗立码头,自动化无人集卡运载着集装箱在码头各处移动,几乎看不到任何操作人员出现。

自动化单小车集装箱装卸桥、自动化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ARMG)、智能水平运输车(AIV)是码头现场作业的顶梁柱。目前,该港区共有14台自动化单小车集装箱装卸桥、31台ARMG和90台AIV。其中,AIV有别于洋山四期自动导引车(AGV)以磁力循迹引导进行作业的方式,它无需安装磁钉,仅依靠自车感知识别系统与算法等进行识别、导航,即可实现不同角度下多方位精准感知,做到全场无循迹的自动引导,自动驾驶级别达到L4。同时,AIV支持混合交通,具备精细化箱区蟹型换道绕行、多车路口交汇博弈通行、雾天作业等智驾能力,运营效率显著提高。

罗泾港区的“智慧大脑”是首次国产化转型应用的智能营运管控(NEO-TOS)系统。该系统依托自动控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实现岸桥、轨道吊及AIV的智能化运转。比如,可根据现场生产指令及AIV电量,能自动安排AIV执行换电程序,换电车辆接电指令至换电完成约8至10分钟,无需人工干预。

未来,上海将加快推进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二期工程,小洋山北侧开发等重大港口建设项目,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线,以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为导向,打开上海港高质量发展和未来箱量增长新空间,顺应建设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蓝图,打造新一代智慧绿色港口,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航运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编:乔业琼、高雷)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